原重庆市委书记蓝亦农曾任贵州省委书记
蓝亦农(1919-2008.2.14),湖南茶陵人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警卫连指导员、冀察热辽军区团政治处主任,东北野战军团政委。参加了辽沈、平津、衡宝、广西等战役。1951年后,任师政治部主任、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。 1959年毕业于 解放军 政治学院。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和军副政委、政委,昆明军区副政委,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,
蓝亦农(1919-2008.2.14),湖南茶陵人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警卫连指导员、冀察热辽军区团政治处主任,东北野战军团政委。参加了辽沈、平津、衡宝、广西等战役。1951年后,任师政治部主任、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。
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。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和军副政委、政委,昆明军区副政委,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,昆明军区顾问。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。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
人物生平早年生涯1919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,曾用名蓝野农、蓝甲基,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8年9月参加工作,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,大专学历,大校军衔。
抗战时期1938年9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。1939年起任八路军总巡视团团员。1942年6月起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警卫连指导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5月起任警卫2团党总支部书记,同年夏天起任警卫2团政治处副主任。解放战争时期,1945年10月起任热辽纵队(冀察热辽军区)第22旅67团政治处主任,1947年11月起任热辽纵队第23旅69团副政治委员。
1948年8月至195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9团政治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团政治委员。参加了东北秋季、冬季攻势作战,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,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、广西剿匪。
建国后1951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5军134师进驻广东花县、佛山、湛江,执行海防保卫任务。1951年1月至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5军134师政治部副主任,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5军134师政治部主任。1952年10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。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134师政治部主任。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,1953年1月至1956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副政治委员兼师政治部主任(至1954年6月)。1956年夏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治委员。率部参加了朝鲜西海岸抗登陆、平壤反空降作战及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。1958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4师政治委员。1957年至196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。
1960年5月至1964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政治部主任,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,为昌都地区分前线指挥所(即丁指)领导成员(指挥所由军长丁盛、副军长韦统泰、军副政委钟池、政治部主任蓝亦农、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组成)。
文化大革命时期1964年5月至196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副政治委员,1967年7月至196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政治委员。1969年4月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、军区党委副书记(1969年5月起)。其间: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参加三支两军工作,曾任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主任、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;
1969年10月至1971年5月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党的领导核心小组—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代组长,1971年5月至1973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、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,1969年10月兼任贵州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、党委第一书记。
1973年8月至1980年7月下放工厂学习、劳动。
拨乱反正后1983年5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顾问。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。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。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。
逝世原昆明军区顾问兰亦农同志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08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。
更多关注微信:xllx999
-
2019最新创业方法(附:上百个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)
2019-10-24浏览:15365
-
99%的大型企业产品运营都是这么做的(借助互联网思维来做产品运营)
2019-10-24浏览:9342
-
快速增加流量的方法(适合任意行业的网络推广技巧)
2019-10-24浏览:35264
-
环球深观察丨不到1秒确诊1例!美国疫情几近失控的原因何在?
01-13浏览:0
-
细数重庆一中五大分校,皇冠和名联谁能成为一中第一校区?
01-13浏览:0
-
2020年阿里云云原生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
01-13浏览:0
-
顺治帝只活了24岁,为何能留下那么多孩子?专家:原因其实很
01-13浏览:0
-
重庆一“低调”古镇,已有1500多年历史,不要门票就在铜梁区
01-12浏览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