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APP抄袭案坐实,那腾讯的发家之路是抄袭还是创新?
近日,凤凰新闻爆出“腾讯立知被指抄袭“即刻”,并匆忙在APP Store和应用宝下架”的消息,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响。
部分人称,发家之路依靠抄袭的腾讯感到可耻。也有人说,凡是被腾讯盯上的小众企业,都会垮掉。可见最终评价是毁之者多、誉之者少。
产生这些言论的原因无非这三点:一是社会意识对不劳而获且能暴富的人的鄙夷;二是毁灭了经典游戏如CS等,我们失去了对过去的念想;三是每次击败对手后,腾讯并没有很好的经营下去。因此,腾讯可以被视作青春“终结者”。
在战术层面,腾讯确实存在抄袭情况
二十一世纪初,是腾讯QQ的时代,它使信纸终结,也冲击昂贵的通信。作为中国的MSN,起步的腾讯并不能被视作“抄袭”,那时中国科技、经济较为落后,需要“睁眼看世界”的海归带回强大的技术。
但后来腾讯QQ怀揣着我们的信任,甚至可以说是无法脱离,凭借天时地利去模仿、打压上百家的小众软件商,包含通讯、游戏、影视等多项业务。比如CF取代CS、TNT取代弹弹堂、飞车与卡丁车、劲舞与炫舞、迅雷与旋风等等。
这18年,被腾讯盯上的应用软件,小公司破产、大公司没落。而在腾讯击败对手后,没有持续发扬光大,也便消失了很多经典“记忆”。
可以说,腾讯在战术层面确实抄袭严重。每一款软件,代表着一种背景或行业,即便是神,也不可能立即产生创新。只能是先通过模仿、逆向,然后在这个基础层面上进行改进、创新。
在战略层面,腾讯创新无处不在
腾讯以QQ为基础,东征西讨,确立了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电商、游戏、影视、聊天、理财等等业务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腾讯帝国。
一个互联网企业,保持经久不衰的战斗力,只能去嗅到前沿高科或是如火如荼的行业或软件,腾讯通过模仿、创造确立每个领域的权威地位,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。
不论微信还是QQ,都可以看出,腾讯仍是深耕于聊天软件、进而辐射其它领域。属于自我专注后的业务扩张,谈不上抄袭。
腾讯是基于业务模式的战略层面扩张,至于在大方针下各团队如何进行工作,确实监管难度非常大。所以,腾讯在本质上可能并没有抄袭的思想,只是没有了巨人的肩膀,创新又怎么执行呢?
-
2019最新创业方法(附:上百个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)
2019-10-24浏览:15365
-
99%的大型企业产品运营都是这么做的(借助互联网思维来做产品运营)
2019-10-24浏览:9342
-
快速增加流量的方法(适合任意行业的网络推广技巧)
2019-10-24浏览:35264
-
孙正义投资阿里赚了2000多倍!腾讯的大股东又是谁?赚了多少?
07-19浏览:8
-
腾讯AI加速器,探访以色列Vayyar等顶级3D技术公司
07-19浏览:6
-
中国用户最多的十大APP出炉,腾讯阿里占据8席,其余2席是谁
07-19浏览:6
-
肖战番位无需争辩,腾讯副总亲自撑场新戏《玉骨遥》开机仪式
06-24浏览:3
-
反垄断执法年报:认定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吸纳奇虎腾讯案判决
04-29浏览:9